周家嘴路越江隧道主线试通车
10月31日晚上8时,基础集团承建的市重大民生工程——周家嘴路越江隧道主线试通车。
周家嘴路越江隧道新建工程起于浦西周家嘴路-内江路交叉口,沿周家嘴路向东连续下穿军工路中环线、上海理工大学、复兴岛、黄浦江及东运船舶有限企业后在浦东莱阳路东西两侧先后爬出地面,接入现状东靖路,终于张杨北路交叉口,工程全长4.45千米,其中隧道段长4.06千米,盾构施工隧道段2.57千米。隧道最大覆土埋深达43.5米,是上海目前最深的过江隧道。过黄浦江段隧道结构为直径14.5米,单管双层双向四车道布置。
专业过硬 智能管控
有效控制对周边环境影响
周家嘴路隧道是上海大直径隧道中首次穿越⑧1层粘土,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凭借过硬的专业素质,配备智能化风险管控系统和盾构施工远程监控系统等互联网手段,顺利完成了隧道掘进,并将周边环境影响控制在最小。在穿越老旧居民区时,将房屋沉降控制在±8毫米以内;在超深覆土近距离穿越码头桩基时,将码头沉降控制在±6毫米以内;在穿越上海理工大学旧行政楼时,将建筑物沉降控制在±7毫米以内。
技术先进 绿色生态
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为确保工程有序建设,项目部采取了预制拼装、BIM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隧道内预制拼装结构有预制车道板、立柱、盖板、上层车道防撞侧石,盾构法隧道结构预制率达到90%,大幅提高建设效率,与现浇工艺相比工期缩短80%,现场作业人员减少60%。项目部运用BIM技术,提高管线等施工的控制精度,并荣获“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试点项目、第二届最佳市政工程BIM项目等荣誉,充分体现精细化施工。
项目部秉持文明施工高标准,注重构建和谐建设环境,预制施工便道、自动喷淋系统、施工围挡垂直绿化、洞口及隧道内部大面积绿带围护等文明施工新举措,既改善了洞内外环境,又将工程对周边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功能互补 服务民生
进一步完善中心路网结构
周家嘴路越江隧道作为翔殷路隧道南侧区域型越江通道,将与翔殷路隧道形成交通服务功能互补、服务水平提升的区域越江通道规划布局。两条隧道的功能分工进一步细化,翔殷路隧道将主要承担长距离过境交通,而周家嘴路越江隧道主要承担两岸的到发交通以及分担部分翔殷路隧道转移而来的中长距离交通。
周家嘴路隧道工程作为上海市重大工程之一,通车后将有效缓解翔殷路隧道的拥堵情况,改善上海北部地区过江的压力,进一步优化北部地区越江通道布局,均衡越江交通流量,进一步完善中心城路网结构。同时,与在建的北横通道相接后,使浦东居民可以通过周家嘴路越江隧道快捷地抵达虹桥交通枢纽。